刚刚,《新闻联播》报道!走近北邮“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时间: 2022-05-25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招生办公室
浏览量: 6103
收藏
刚刚,《新闻联播》
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推出了特别报道
由我校张平教授领衔的
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教师团队
登上央视
北邮师者
笃行不怠、踔厉奋发
全力谱写科技创新新篇章
一起来看~ 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高度评价和重要指示。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个“学习”: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五年来
北邮教师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
潜心立德树人
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
投身教育事业
涌现出一批批
不忘师者初心 砥砺躬行致远的好老师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校先后入选的两支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以奋斗为刃
篆时代之印
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团队负责人介绍 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张平长期致力于移动通信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我国自主技术成为国际主流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先后担任国家973首席科学家、科技部863网络与通信主题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组专家、国家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专家,IMT-2020(5G)推进组专家组成员、IMT-2030(6G)推进组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张平院士团队立足于科技强国重大战略需求,长期致力于移动通信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在3G以前,国际的主流移动通信制式是FDD,话语权和主导权都在西方少数几个国家手里。张平教授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地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4G TDD系统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从0到1”突破移动通信基础理论、提出核心技术、研制试验系统、制定国际标准,为我国提出的TDD技术成为国际主流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张平教授多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张平教授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张平教授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张平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6年,张平院士团队在国内首次研制出无线传输速率达到122M的TDD试验系统,打通了我国第一个4G电话,在世界上验证了TDD系统宽带和高速跨小区移动的性能,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于TDD不能独立组网的偏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的4G移动通信技术终于实现了正式商用。2009年,完成了世界首个点对多点速率达1Gbps的TDD无线传输系统,标志着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位列世界前茅。 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后,团队进一步攻克TDD测试技术、研制高端仪器仪表,确保我国TDD产业自主可控。他们推出的仪器测试体系成为产业链的“标尺”,被工信部鉴定为“无线通信高端测试技术与仪器仪表领域的重大突破”。 张平院士一直秉持“一流的科研成果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做支撑,而一流的人才定会做出一流的科研”、“教育为社会添才,创新为国家分忧”的理念,要求团队成员不仅要成为优秀的教育家,同时也应是面向世界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因此张平院士团队十分注重将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前瞻性地将国际前沿成果引入教学,主导编写了一系列3G/4G/5G移动通信系列教材,如上世纪末主持编写第一部3G移动通信教科书,主持编写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导论》成为中国科协指定的新工科指定教材,在全球6G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又编写了《6G丛书》。 张平院士指导青年教师科研反哺教学 张平院士团队主导编写的移动通信系列教材 近几年,团队又与国内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创办联合研究中心,深入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开设国内首个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科研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无线通信中的人工智能》高新标杆本科课程。 张平院士授课中 团队创建并实施基层教研中心赋能教学与科研双高的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培养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校级“烛光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青3人和优青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和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评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团队部分教师获奖情况 团队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团队获 “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目前,团队在6G研究方面已提前布局,主持了我国第一个6G方向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并重点针对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基础理论研究、颠覆性技术突破等方面的短板,研发了面向6G的智简通信样机平台,支持包括可见光通信链路在内的多种空口链路的高效连接,被评价为“业界领先”。 支持可见光通信链路的6G智简通信样机平台 太赫兹信道测量平台 面对疫情 疫情当前,在校园封闭管理、全面线上教学期间,团队教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对学生的科研指导,他们毫不松懈,组织线上研讨,利用多平台继续推进项目进程;落实“全面育人”,他们毫不含糊,时刻不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微信语音沟通等形式关心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关心学子,团队教师将这种楷模精神、师者风范融入工作日常的点点滴滴。 疫情期间,团队教师与学生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研讨 张平院士团队正是以这样一种拼搏奋进的精神持续前行,致力于用科研为国家建设服务,用科技创新挺起民族的脊梁。传承与创新结合,教学与科研并举,立德与育人并重,他们时刻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使命,实现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下一代的承诺。 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教师团队集体照 团队负责人介绍 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员,CIC/CIE/IET会士。 长期专注于高速宽带网络,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和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纪越峰教授领衔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教师团队,长期专注于我国高速宽带网络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牵头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牵头获批国家级教学基地,牵头获批国家级科技和教学奖项。团队以“三聚焦,二融合”(聚焦立德树人/聚焦重大需求/聚焦深度合作,党建导学融合/科产创教融合)为其发展特色,培养出了一大批全面发展,正为网络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创新人才。 努力开拓进取服务目标需求,教学科研获奖 团队成员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立德树人,聚焦新数字时代育人模式变革,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教学研讨与实践活动,注重学生成长。主持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创建“泛在学习-多元发展-贯通培养”的信息通信人才培养等新模式,提出“多径-复合-可重构”的信息通信实践教学等新方法,牵头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主持建设的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编的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牵头建设的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团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改革;团队注重加强产教协同平台建设,开展协作培养,积极提升育人条件,牵头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屡获国家和一级学会优秀学位论文奖/提名奖、全国科技创新类大赛一等奖等。 开展多类型个性化教学改革,培养成效显著 团队始终秉承着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积极服务"网络强国"、"宽带中国"等国家战略。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针对我国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关键瓶颈,建立了“接入-传送-路由-控管”四维攻关架构,牵头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和课题。牵头承担高速宽带光网络国家重点任务,破解大规模灵活光联网与大容量高效光接入等瓶颈;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总体技术研发,有效解决我国网络试验环境和自主网络操作系统缺失等难题;攻克核心网通用载荷上星的低轨移动性、大规模用户连续性和用户迁移等重点问题,研发成果为我国抢占空天地一体化通信技术制高点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推动技术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主持完成了可穿戴设备网络需求和能力定义国际标准,主持的网联无人机和网联自动驾驶国际标准获得成功立项,与欧洲Eurecom联合发起开源5G联盟,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长期聚焦高速宽带网络瓶颈,取得多项突破 团队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发挥信息通信网络对国计民生的促进作用。研发成果助力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乡村振兴;在疫情期间,团队紧急研发的“5G人工智能消杀车”等广泛服务于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创项目、科普展品,深入贵州省长顺县开展科教扶贫,助力了信息通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技术研发成果助力产业发展,服务抗疫一线 团队坚持四个“相统一”,积极开展“党建+导学”融合建设,将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与自我激励提升融入团队活动之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在科研和教学上各自发挥所长,聚焦于协同创新。团队积极开展有组织的拔尖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先后培养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等技术攻关专家,又培养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特等奖获得者等教书育人中坚力量,多人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北京市师德先锋、校教学最高奖“烛光奖”等荣誉。 团队建设,成效凸显,促进成员成长 实施“党建+导学”融合,成员协作优势突出 面对疫情 疫情之下,团队教师始终保持高质量线上教学不放松,认真备课,提高课堂上学生参与度,同时定期与同学线上讨论交流,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并时刻关注学生生活,为同学们排忧解难。此外,团队教师探讨制定了新颖的线上教学形式,围绕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创设面向本科生的探究性、研讨式、自驱型的教学模式。针对线上教学交互感与参与感等相对受限问题,教师采用“线上辩论赛,师生共教学”的教学新形态,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正反双方,围绕“智能+网络”的热点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素材选择、论据撰写并进行线上辩论。在相互研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在辩论赛评分环节,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组点评相结合,既丰富了评价维度,也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 师生通过线上辩论的形式教学相长 团队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一支目标一致、互相协作、各有专长、结构合理的信息通信网络特色型教师团队,他们牢记育人初心,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把汗水挥洒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坚持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努力为我国信息通信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团队部分师生合影 在2021年习近平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们殷切期望:“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发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坚守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高尚情操;勇担教书育人和科学探索重任,沿着黄大年同志的足迹砥砺前行。我校两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一代代邮苑园丁的缩影,也是所有北邮教师的榜样。 见贤思齐,贵在行动 未来,北邮人将继续 心怀爱国之情 笃行报国之志 化身一朵朵奔腾的“浪花” 跃入时代洪流 筑国之巨浪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智慧和力量!
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推出了特别报道
由我校张平教授领衔的
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教师团队
登上央视
北邮师者
笃行不怠、踔厉奋发
全力谱写科技创新新篇章
一起来看~ 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高度评价和重要指示。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个“学习”: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五年来
北邮教师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
潜心立德树人
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
投身教育事业
涌现出一批批
不忘师者初心 砥砺躬行致远的好老师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校先后入选的两支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以奋斗为刃
篆时代之印
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团队负责人介绍 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张平长期致力于移动通信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我国自主技术成为国际主流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先后担任国家973首席科学家、科技部863网络与通信主题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组专家、国家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专家,IMT-2020(5G)推进组专家组成员、IMT-2030(6G)推进组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张平院士团队立足于科技强国重大战略需求,长期致力于移动通信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在3G以前,国际的主流移动通信制式是FDD,话语权和主导权都在西方少数几个国家手里。张平教授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地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4G TDD系统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从0到1”突破移动通信基础理论、提出核心技术、研制试验系统、制定国际标准,为我国提出的TDD技术成为国际主流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张平教授多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张平教授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张平教授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张平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6年,张平院士团队在国内首次研制出无线传输速率达到122M的TDD试验系统,打通了我国第一个4G电话,在世界上验证了TDD系统宽带和高速跨小区移动的性能,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于TDD不能独立组网的偏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的4G移动通信技术终于实现了正式商用。2009年,完成了世界首个点对多点速率达1Gbps的TDD无线传输系统,标志着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位列世界前茅。 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后,团队进一步攻克TDD测试技术、研制高端仪器仪表,确保我国TDD产业自主可控。他们推出的仪器测试体系成为产业链的“标尺”,被工信部鉴定为“无线通信高端测试技术与仪器仪表领域的重大突破”。 张平院士一直秉持“一流的科研成果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做支撑,而一流的人才定会做出一流的科研”、“教育为社会添才,创新为国家分忧”的理念,要求团队成员不仅要成为优秀的教育家,同时也应是面向世界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因此张平院士团队十分注重将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前瞻性地将国际前沿成果引入教学,主导编写了一系列3G/4G/5G移动通信系列教材,如上世纪末主持编写第一部3G移动通信教科书,主持编写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导论》成为中国科协指定的新工科指定教材,在全球6G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又编写了《6G丛书》。 张平院士指导青年教师科研反哺教学 张平院士团队主导编写的移动通信系列教材 近几年,团队又与国内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创办联合研究中心,深入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开设国内首个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科研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无线通信中的人工智能》高新标杆本科课程。 张平院士授课中 团队创建并实施基层教研中心赋能教学与科研双高的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培养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校级“烛光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青3人和优青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和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评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团队部分教师获奖情况 团队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团队获 “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目前,团队在6G研究方面已提前布局,主持了我国第一个6G方向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并重点针对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基础理论研究、颠覆性技术突破等方面的短板,研发了面向6G的智简通信样机平台,支持包括可见光通信链路在内的多种空口链路的高效连接,被评价为“业界领先”。 支持可见光通信链路的6G智简通信样机平台 太赫兹信道测量平台 面对疫情 疫情当前,在校园封闭管理、全面线上教学期间,团队教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对学生的科研指导,他们毫不松懈,组织线上研讨,利用多平台继续推进项目进程;落实“全面育人”,他们毫不含糊,时刻不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微信语音沟通等形式关心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关心学子,团队教师将这种楷模精神、师者风范融入工作日常的点点滴滴。 疫情期间,团队教师与学生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研讨 张平院士团队正是以这样一种拼搏奋进的精神持续前行,致力于用科研为国家建设服务,用科技创新挺起民族的脊梁。传承与创新结合,教学与科研并举,立德与育人并重,他们时刻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使命,实现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下一代的承诺。 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教师团队集体照 团队负责人介绍 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员,CIC/CIE/IET会士。 长期专注于高速宽带网络,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和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纪越峰教授领衔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教师团队,长期专注于我国高速宽带网络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牵头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牵头获批国家级教学基地,牵头获批国家级科技和教学奖项。团队以“三聚焦,二融合”(聚焦立德树人/聚焦重大需求/聚焦深度合作,党建导学融合/科产创教融合)为其发展特色,培养出了一大批全面发展,正为网络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创新人才。 努力开拓进取服务目标需求,教学科研获奖 团队成员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立德树人,聚焦新数字时代育人模式变革,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教学研讨与实践活动,注重学生成长。主持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创建“泛在学习-多元发展-贯通培养”的信息通信人才培养等新模式,提出“多径-复合-可重构”的信息通信实践教学等新方法,牵头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主持建设的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编的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牵头建设的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团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改革;团队注重加强产教协同平台建设,开展协作培养,积极提升育人条件,牵头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屡获国家和一级学会优秀学位论文奖/提名奖、全国科技创新类大赛一等奖等。 开展多类型个性化教学改革,培养成效显著 团队始终秉承着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积极服务"网络强国"、"宽带中国"等国家战略。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针对我国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关键瓶颈,建立了“接入-传送-路由-控管”四维攻关架构,牵头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和课题。牵头承担高速宽带光网络国家重点任务,破解大规模灵活光联网与大容量高效光接入等瓶颈;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总体技术研发,有效解决我国网络试验环境和自主网络操作系统缺失等难题;攻克核心网通用载荷上星的低轨移动性、大规模用户连续性和用户迁移等重点问题,研发成果为我国抢占空天地一体化通信技术制高点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推动技术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主持完成了可穿戴设备网络需求和能力定义国际标准,主持的网联无人机和网联自动驾驶国际标准获得成功立项,与欧洲Eurecom联合发起开源5G联盟,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长期聚焦高速宽带网络瓶颈,取得多项突破 团队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发挥信息通信网络对国计民生的促进作用。研发成果助力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乡村振兴;在疫情期间,团队紧急研发的“5G人工智能消杀车”等广泛服务于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创项目、科普展品,深入贵州省长顺县开展科教扶贫,助力了信息通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技术研发成果助力产业发展,服务抗疫一线 团队坚持四个“相统一”,积极开展“党建+导学”融合建设,将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与自我激励提升融入团队活动之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在科研和教学上各自发挥所长,聚焦于协同创新。团队积极开展有组织的拔尖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先后培养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等技术攻关专家,又培养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特等奖获得者等教书育人中坚力量,多人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北京市师德先锋、校教学最高奖“烛光奖”等荣誉。 团队建设,成效凸显,促进成员成长 实施“党建+导学”融合,成员协作优势突出 面对疫情 疫情之下,团队教师始终保持高质量线上教学不放松,认真备课,提高课堂上学生参与度,同时定期与同学线上讨论交流,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并时刻关注学生生活,为同学们排忧解难。此外,团队教师探讨制定了新颖的线上教学形式,围绕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创设面向本科生的探究性、研讨式、自驱型的教学模式。针对线上教学交互感与参与感等相对受限问题,教师采用“线上辩论赛,师生共教学”的教学新形态,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正反双方,围绕“智能+网络”的热点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素材选择、论据撰写并进行线上辩论。在相互研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在辩论赛评分环节,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组点评相结合,既丰富了评价维度,也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 师生通过线上辩论的形式教学相长 团队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一支目标一致、互相协作、各有专长、结构合理的信息通信网络特色型教师团队,他们牢记育人初心,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把汗水挥洒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坚持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努力为我国信息通信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团队部分师生合影 在2021年习近平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们殷切期望:“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发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坚守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高尚情操;勇担教书育人和科学探索重任,沿着黄大年同志的足迹砥砺前行。我校两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一代代邮苑园丁的缩影,也是所有北邮教师的榜样。 见贤思齐,贵在行动 未来,北邮人将继续 心怀爱国之情 笃行报国之志 化身一朵朵奔腾的“浪花” 跃入时代洪流 筑国之巨浪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