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专家解读 | 钟秉林:“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方案与‘强基’理念高度吻合”

时间: 2020-05-08 来源: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浏览量: 3921 收藏
985211双一流教育部强基计划建筑老八校C9联盟中央部委选调高才通电气四虎国级选调生省级选调生电气新六校原轻工业部博士点硕士点保研资格重点实验室101计划
北京市/综合类/公办/教育部
排名: 第1名
综合指数: 96.54
热度:57565K

教育部自2020年起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以下简称“强基计划”),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在自主招生工作经验和综合评价招生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探索与尝试。日前,试点高校陆续颁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引起广泛关注。

首先,“强基计划”聚焦高校优势基础学科,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确定招生的学科与专业,试点高校凸显各自人才培养特色。

“强基计划”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确定招生的学科与专业,尤其是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作用,试点高校依托各自优势学科确定“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比如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的确定,既体现出其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也体现出其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包括基础理科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体现出其“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文理兼容的学科基础。同时,清华大学结合自身办学优势,精心设计了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包括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旨在选拔在基础理科领域有特长,并有志于从事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研究的学生,在夯实学生基础学科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向关键领域探索发展, 突出了其工程类专业特色和优势,这与“强基计划”的理念高度吻合。

其次,“强基计划”强调高校在优势学科基础上的交叉融合,促进知识的创新,并在关键技术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强基计划”的实施是为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紧缺问题,尤其是重点破解“卡脖子”科技领域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瓶颈问题,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为综合基础学科优势基础上的交叉融合。基础学科领域的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组织、模式创新提供根本性方向指引和基础支撑;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这都有利于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比如清华大学综合理科优质资源和工科优势,聚焦培养未来适应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拔尖人才,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进行本科双学位模式培养,这对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我国高校依托“珠峰计划”形成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基计划”的实施积累了经验。

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09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珠峰计划2.0”,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尤其是在“珠峰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如清华大学清华学堂、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院等学院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为实现“强基计划”人才选拔与培养的一体化管理,清华大学新成立了日新、致理、探微、行健、未央五大书院,专门负责“强基计划”学生入校后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

首先,针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设计专门培养方案并匹配相应资源,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实施导师制、“小班化”培养。这既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献身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责任感、荣誉感与使命感。

其次,“强基计划”相关专业将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本科毕业可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可以进一步明确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畅通人才成长的通道,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再次,学校提出“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入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并将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这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明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发展方向。

最后还应指出,书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培养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卓越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测与反馈机制,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业成长监测系统,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持续改进招生与培养工作。


文 / 钟秉林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微信搜索小程序:搞定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