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多措并举 探索传统文化创新传承路径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多措并举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的创新路径,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为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贡献积极力量。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从顶层设计入手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根基,为完善立德树人建设、提升立德树人能力不断注入力量。
学校成立“中国画研究院”、创设中国画博士班,为弘扬国画艺术文化积极贡献中传智慧。成立“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科学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神,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故宫博物院开展战略合作,双方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引,实现文物文化资源与文博人才、传媒人才的培养融合发展,合力推动中华文明交流互鉴。主办杭州亚运文化遗产暨《嗨,亚运》纪录片创作研讨会,通过深入解读杭州亚运文化遗产和国际传播中的中国经验,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在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价值,为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服务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创新教学举措 构建传统文化育人高地
学校切实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打造立德树人的全方位教学阵地。
学校开设《中国文化与国潮设计》等系列课程,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转化为助推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传媒博物馆定期举办特色活动开展传媒科普工作,积极与中小学开展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设“红色+科普”和“爱国+科普”主题的传媒特色课程,印制科普手册和读物,开发传媒特色科普设备,让传媒科技文化惠及更多青少年学生。博物馆被授予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学校选送优秀项目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冠声文化:让声音赋能中国文化乘风出海”获主赛道研究生初创组全国金奖,“诵经典·言家国——民族地区青少年经典诵读公益服务引领者”获公益组全国金奖。
抓实网络阵地 丰富传统文化育人资源
学校着力抓实网络阵地,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立足学校、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覆盖面、影响力。
学校融媒体编创团队推出“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华文化”“每日一福”“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等一系列优秀融媒体作品,通过主流媒体网站播发,联合5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协同传播,全平台阅读量超过7000万次。
锚定原创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科技,学校持续开发、积极应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完善水墨插画风格的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风格化等AI流程,并应用该技术完成验证短片《龙门》的创作。
建设校园文化 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
学校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学生特点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形式,着力营造更具感染力、凝聚力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使传统文化育人工作更具表现力与吸引力。
学校成功举办《经典·传承·创新》传统歌曲专场音乐会,《将进酒》《看山看水看中国》等传统经典曲目进行创新演绎,展现了经典音乐文化在当代的张力与活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经典的热爱。
学校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通过汉服圆领袍演进讲座、非遗文化——绒花讲座及其制作、基于中国古代战阵的模拟软兵器竞技体验、汉服试穿体验与拍摄等环节,为中外学生搭建了融通古今中外的桥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承办以“传诵经典·心向未来”为主题的第25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活动中,学生与媒体校友、朗诵艺术家同台,通过展演《声音献给祖国》《春江花月夜》等有声语言艺术作品,架起与观众心灵沟通的桥梁,在传承与创新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魅力。(作者:王赀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