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举办名师进学院系列工作坊——青年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
时间: 2022-05-23
来源: 西华大学招生信息网
浏览量: 6854
收藏
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程、教学与教师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为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对照《西华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服务我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5月19日下午,由教务处、校工会和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青年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在校本部第一教学楼4036举行。副校长费凌、教务处副处长刘雪梅、校工会副主席蓝进,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邱刚、院长罗航,学院党委副书记易宇峰、副院长成欢,全校2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研讨会由经济学院副院长程盈莹主持。
副校长费凌讲话副校长费凌对此次研讨会开展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在此之前已开展的3次“名师下午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改革的积极性。为了更好服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今年起,学校计划开展“名师进学院系列工作坊”,由学院承办并沿用“名师下午茶”的形式,通过发挥校内名师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发展,最终服务于内涵式高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经济学院院长罗航表示,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师资团队建设,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既关系到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水平,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的重要抓手,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保障。随后,五位分享者围绕混合式教学,结合自己的课程建设模式及成效、教学设计理念与实施等进行了主题分享。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唐丹作分享省级一流课程《中华法文化的制度解读》负责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法律史》负责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基础课教学团队”负责人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唐丹以《中国法律史》为例做了《混合式教学设计的MIF教学模型》的专题报告,分享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及实施,并重点围绕慕课(M)、翻转秀(I)、反馈圈(F)分享了其对MIF教学模型的探索及教学学术发展。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吴昌东作分享省级一流课程《模拟电子基础技术》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负责人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吴昌东以专业课《模拟电子基础技术》为例做了《“三+N”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详细介绍了其“线上有资源、过程有评估、线下有活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及其成效。理学院副教授吉驭嫔作分享省级一流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物理B》负责人理学院副教授吉驭嫔以大类基础课《大学物理B》的建设为例做了《多维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专题报告,分享了课程建设中打破边界实现校际联动、引入SOLT智慧教学平台赋能教学评价、形成“一条主线、两个环节、三个目标”教学模块实施有效教学设计的具体做法。经济学院副教授左世翔作分享省级一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负责人经济学院副教授左世翔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务一流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报告,介绍了在课程建设中落实“学为中心、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从传统课堂面临的问题、混合式翻转课堂的优势进行学情分析,重构课程的育人价值,积极引导学生认识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九节点”教学流程及教学改革思路,并以此指导了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评价。经济学院副教授王蕊作分享经济学院副教授王蕊结合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和教学比赛方面的思考,围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做了《基于5E教学法的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报告。王蕊以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开场,回应了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教学设计困惑。结合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性选择”,介绍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5E教学法(Exploration, Engagement, Evaluation, Elaboration, Explanation, 5E)的教学过程及其对应的教学设计思路。
参会教师交流专题报告后,参会教师就自身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以及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解和探索进行了深入交流。合影名师进学院系列工作坊将进一步围绕抓好高等教育教学“新基建”的总体要求,切实发挥校内名师资源的示范和支持作用,通过走进学院开展多样态的教学研讨交流,挖掘基层教学组织的特色典型做法,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服务内涵式高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副校长费凌讲话副校长费凌对此次研讨会开展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在此之前已开展的3次“名师下午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改革的积极性。为了更好服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今年起,学校计划开展“名师进学院系列工作坊”,由学院承办并沿用“名师下午茶”的形式,通过发挥校内名师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发展,最终服务于内涵式高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经济学院院长罗航表示,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师资团队建设,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既关系到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水平,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的重要抓手,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保障。随后,五位分享者围绕混合式教学,结合自己的课程建设模式及成效、教学设计理念与实施等进行了主题分享。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唐丹作分享省级一流课程《中华法文化的制度解读》负责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法律史》负责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基础课教学团队”负责人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唐丹以《中国法律史》为例做了《混合式教学设计的MIF教学模型》的专题报告,分享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及实施,并重点围绕慕课(M)、翻转秀(I)、反馈圈(F)分享了其对MIF教学模型的探索及教学学术发展。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吴昌东作分享省级一流课程《模拟电子基础技术》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负责人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吴昌东以专业课《模拟电子基础技术》为例做了《“三+N”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详细介绍了其“线上有资源、过程有评估、线下有活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及其成效。理学院副教授吉驭嫔作分享省级一流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物理B》负责人理学院副教授吉驭嫔以大类基础课《大学物理B》的建设为例做了《多维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专题报告,分享了课程建设中打破边界实现校际联动、引入SOLT智慧教学平台赋能教学评价、形成“一条主线、两个环节、三个目标”教学模块实施有效教学设计的具体做法。经济学院副教授左世翔作分享省级一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负责人经济学院副教授左世翔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务一流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报告,介绍了在课程建设中落实“学为中心、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从传统课堂面临的问题、混合式翻转课堂的优势进行学情分析,重构课程的育人价值,积极引导学生认识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九节点”教学流程及教学改革思路,并以此指导了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评价。经济学院副教授王蕊作分享经济学院副教授王蕊结合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和教学比赛方面的思考,围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做了《基于5E教学法的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报告。王蕊以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开场,回应了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教学设计困惑。结合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性选择”,介绍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5E教学法(Exploration, Engagement, Evaluation, Elaboration, Explanation, 5E)的教学过程及其对应的教学设计思路。
参会教师交流专题报告后,参会教师就自身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以及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解和探索进行了深入交流。合影名师进学院系列工作坊将进一步围绕抓好高等教育教学“新基建”的总体要求,切实发挥校内名师资源的示范和支持作用,通过走进学院开展多样态的教学研讨交流,挖掘基层教学组织的特色典型做法,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服务内涵式高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