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院校对比

华中科技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27-87557014,027-87542228

官方网址:http://www.hust.edu.cn/ http://zsb.hust.edu.cn/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常见问题解答

时间: 2023-04-18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213 收藏

一、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报考?

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高中毕业生。

申请报名的考生分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此类考生招生计划单列)。高中阶段获得过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信息学)决赛金奖、银奖的考生(奖项须经中国科协(http://gs.cyscc.org/)名单公示)。


二、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报考?

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设置如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哲学。


三、强基计划的分省招生计划在哪里查看?

考生可登录“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87),查询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如果考生在报名系统中查找不到某一专业的招生计划,则表示该专业在考生所在省份没有投放强基招生计划,或者考生的科类或选考科目与报考专业要求的科类或选考科目不一致,无法报考。


四、对新高考改革省份和非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分别有什么要求?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选考科目须与报考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一致,非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科类须符合报考专业的科类要求。


五、报考强基计划是什么流程?

考生需在202341010:00—43012:00登录“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87)填写报名信息。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于61212:00-2012:00登录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进行强基计划校考确认。

我校将于626日前确定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74日前举行高校考核,入围校测考生应按照高校考核相关通知参加考核。我校将于75日前公示录取标准。


六、报考我校强基计划后,能否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七、如何入围高校考核?

符合第一类报名条件的考生,我校将依据高考成绩按照不超过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高考成绩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优先确定入围名单。学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将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入围至所填报的某一专业进行分专业考核。

符合第二类报名条件的考生,直接获得入围校考资格。面试专业为其第一专业志愿,不占名额。


八、高校考核方式和内容是什么?

高校考核含分专业面试和体育测试。

分专业面试:按照考生入围专业进行分专业面试考核,面试采用多对一模式,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等,会结合考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核。

体育测试包括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2个项目。测试评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高三年级标准执行。


九、体育测试结果如何使用?

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综合成绩,但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体育测试优秀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因身体原因等无法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须提供三甲医院证明等材料,我校视情况予以免测或安排补测。


十、综合成绩怎么计算?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不含加分,折算成满分100分)*85%+面试成绩*15%


十一、如何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按照高考成绩、高考语文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外语成绩进行排序。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同科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


十二、报考强基计划是否影响其他批次录取?

强基计划在所有批次之前录取,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所在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所在省(区、市)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

我校公布强基计划高校考核入围名单及录取结果时间与考生填报志愿时间有重叠,但并不冲突。建议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无论是否入围校考、是否被强基录取,都正常填报其他批次的志愿。


十三、我校强基计划有哪些培养特色?

1.单独编班,配备国际一流的师资力量。由培养院系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担任导师全程指导,硕士阶段可第二次双向互选科研导师。

2.试行本研衔接培养模式。实施“3+1+X”(本科四年制)或“4+1+X”(本科五年制)的培养模式。3年(或4年)阶段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1”为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衔接期,“X”为研究生阶段学习年限。

3. 发挥学校理工医交叉的学科优势,依托国内顶尖水平的国家大科学平台,实施科教协同育人;将强基计划人才培养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互融结合,形成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提供一流海外交流研修项目。学生优先享有公派留学及海外交流研修机会,拓宽国际一流高校研修渠道,提升国际化交流水平。

5.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强基计划班学籍动态管理办法,执行分流考核方案,对学生进出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班内100%是志向坚定﹑成绩优秀的学生。


十四、如何开展本研衔接培养模式?

实施本研衔接培养,一体化设计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鼓励优秀本科生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可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阶段既可以在原学科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键领域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培养,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十五、培养过程中如何发挥科教协同优势?

以学校“四颗明珠”为代表的多个国家重大科研基地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平台,提前吸纳学生加入高水平研究团队,探索面向科技前沿的科教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强化育人质量。

十六、强基计划学生能否进校后转专业?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研究生阶段可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十七、强基计划学生研究生阶段是否只能在本校就读?

我校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研究生阶段仍然需要在本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



分数相近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