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院校对比

广州理工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20-87478449,020-87478354

官方网址:http://www.gzist.edu.cn/ http://zsb.gzist.edu.cn/

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2024年普通高考招生专业介绍

时间: 2024-05-06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5257 收藏

学院简介

2023年8月广州理工学院在原来的车辆工程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广汽乘用车公司、广汽埃安公司、比亚迪集团等知名企业捐赠了教学科研新能源汽车12辆,同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广州汽车集团设立了广汽奖学金。

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实施校企融合、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推动高等教育链和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车辆工程为主干学科,培养能在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零部件开发、生产、实验、运用过程知识和能力储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如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的研发、试验、生产装配、检测、运维等,就业前景非常好。

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设有智能车辆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4个专业方向。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实验实训室,建设高起点的基础实验室、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计划教学仪器设施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校外实习基地20个以上。

新能源汽车实验中心建于惠州校区,已经建成专业实验大楼,规划的实验室总面积6200㎡。实验实训中心平台内容:

①车辆工程专业综合实践实训:培养学生能够恰当的使用工具开展汽车复杂结构认知实践活动,锻炼拆装技能,熟悉拆装过程。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活动,掌握汽车典型总成的拆解和组装步骤和技巧,了解汽车典型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锻炼拆装技能,熟悉拆装过程,在实践中体会汽车构造组成与工作原理。

②车辆工程学科基础实验:主要涉及到汽车基本结构,汽车电气设备组成、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以及汽车发动机拆装等实验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对车辆基本结构的直观认知,使其掌握汽车结构基本组成及各结构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清楚汽车发动机内部基本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用,了解现代车辆主被动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原理。

③新能源动力电池性能试验: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储存和能量输出装置,其电性能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指标,注重动力电池系统的试验验证工作。包括车用电池包与燃料电池系统性能试验方面的试验验证内容。

④汽车综合创新实验:以汽车整车性能、重要总成和系统等实验为主要内容,提供汽车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等方面的指导,详细介绍测试与控制仪器设备的组成,系统分析实验原理,详细给出实验方法和步骤,并提出实验报告要求。包括概述、汽车传感与信号调理基础实验、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与测试实验、汽车底盘测试与控制实验、汽车车身电气实验及电动汽车实验等方面内容。


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成立揭牌仪式

知名企业赞助的教学科研车辆


各专业介绍

1.智能车辆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与人工智能基本知识,了解传统车辆结构、车联网、人工智能与智能车辆工作原理,具备智能车辆整车集成设计与控制系统设计、部件设计与制造能力,维修保养与运维管理能力,能够在智能车辆制造企业和维修运营企业从事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维护保养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智能车辆构造、智能车辆理论、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基础、新能源汽车技术、定位与车联网技术、车辆智能控制技术、智能车辆设计、智能车辆检测与故障诊断、智能车辆维修实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智能车辆设计课程设计、车企运营管理、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在智能车辆制造企业、智能车辆维修企业、智能车辆运营企业,从事智能车辆的设计、制造、维护、保养、运营、销售等各种工作。也可在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

2.车辆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具备汽车设计制造及维护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尤其具备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造和维护维修能力,能在科研院所、企业、4S店等从事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应用等工作,还可以从事汽车4S店的维修维护、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工作的“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工程力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新能源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设计、新能源汽车空调、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等。

就业方向:可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新能源汽车检测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造、维护、检测、保养、运营、销售等各种工作。也可在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3.工业设计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设计表达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及较好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传播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智能产品设计等领域工作,并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基本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业产品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心理学、产品形态设计、设计材料与工艺、设计管理、模型设计与制作、人机工程学、产品语意传达、产品结构设计、智能产品设计、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训、金工实习C、工业设计文化采风、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建模与渲染课程设计、产品语意传达课程设计、产品开发设计课程设计、工业产品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传播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等领域工作,也可在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师资力量

1.陈汉君

广州理工学院副校长 ,正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华南理工大学讲席教授,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主持完成省、市科技攻关课题12项,经费近1200万元。在英国考文垂大学、美国MIT、伯克利学习进修。世界500强企业广汽集团原副总经理、执委会委员、广汽丰田原董事、广州汽车技术中心(广东省汽车重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原总经理。广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2.简弃非

简弃非博士、教授(博导),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200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已经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人。

1998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工作。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佛山研究院副院长、汽车工程学院制冷空调工程系主任、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学术团队负责人。

2003年开始担任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财政部、国家教育部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2006年首批国家科技奖专家库成员,担任机械(车辆)、能源等专业评审专家。2010年开始担任广东省(山东、江苏、四川、天津、江西等)重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新能源技术(包括车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具体为新能源技术如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动力电池及储能电站热控技术、新型环保节能装备技术研发。

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级(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工项目8项、广东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计划项目5项、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3项、省部产学研项目6项、广州市重点/重大攻关项目3项、企业项目20余项,参加项目多项。

申请国家专利80余件,已经获得国家专利7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36多件实用新型专利38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被EI光盘版收录90余篇、SCI收录80余篇。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6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3.吴庆宏

高级工程师,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曾任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车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国家发改委《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WP29》专家组成员,国家环保总局汽车排放专家组成员。  

先后从事设计开发东风大客车底盘,广汽本田理念汽车,广汽本田理念新能源车,广汽传祺汽车,广汽埃安新能源车,先后从事广汽本田汽车的国产化和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经营工作,在汽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企业经营领域,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

4.李全民

1965年10月出生;副教授、工程师;于1995年3月在华南理工大学汽车设计制造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且于2002年7月获得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有多年丰富的汽车、机械及金融投资行业工作经历,有近二十年的汽车、机械、数学等方面的教学经验。目前研究的方向为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能讲授汽车、机械、数学等专业的课程。

5.李晓杰

女 副教授 工业设计师 澳门城市大学设计学在读博士,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件。获科研标兵、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组建工业设计狮子头工作室,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多项。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

6.于学华

工学博士后,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访问学者1年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底盘集成先进技术和新能源汽车NVH先进技术。现就职于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

高校从教三十余年,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30余件。荣获省部级科技奖项6项以上,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译)著4部。曾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等20余项。江苏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7.刘湘洪

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多年来在企业和4A广告公司从事产品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11年开始从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能承担多门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类学科竞赛并多次获奖;曾发表多篇专业论文,获得1项发明专利、多个外观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参与编写专业规划教材;主持及参与本学科的多个省级及校级课题。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


分数相近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