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院校对比

湖北科技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715-8338003

官方网址:http://www.hbust.edu.cn/ http://zsjy.hbust.edu.cn/zssy.htm

抗美援朝老兵王泰熙老师:烽火岁月 诗画人生

时间: 2020-11-25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5599 收藏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10月份,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给每位赴朝参战的老兵颁发纪念章,其中包括湖北科技学院退休教授王泰熙老人。1952年夏,王泰熙参加抗美援朝战斗,1965年定居咸宁。摸着纪念章,回想起烽火岁月里与战友并肩为战的情景,老人眼中满是激动与兴奋。

 

114日,在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住院部,记者见到了王泰熙老人。

病房里的浓浓墨香

空气里弥漫着浓浓墨香,墙上挂满了水墨画,病床前放满了文稿,身穿磨损的军装,戴着亮闪闪的奖章……附二医院内科住院部一间病房,成了王泰熙老人抒情畅意的地方。

王泰熙老人是广西人。除了听力不太好,老人身体很硬朗。老人很健谈也很开朗,与记者交流中,他爽朗的笑声不时传出病房。尽管已是94岁高龄,老人依然每天都坚持挥毫舞墨。

每天准时7点起床,吃完早餐后,王泰熙就会拿出当天的报纸了解最近的本地新闻,接下来一天时间,都是他的作画时间。

在病房里,记者看到,两张病床中间摆了一张大桌子、一把椅子,病床下面放着笔墨纸砚,除了墙上的画作,衣柜里外也放满了老人的画作,有的是家乡山水,有的是人物画像,有的是动物,有的是花草,画作都非常写实,记录着老人的所爱、所想。

 

 王泰熙与爱人共育有三个儿子,孩子们都很孝顺。老伴身体不太好,现在几乎都是小儿子在服侍我们。王泰熙介绍,他的大儿子工作非常忙,二儿子定居美国,小儿子为了能好好照顾两老,把工作都辞了。

 王泰熙爱打篮球,也很爱赋诗作画,一动一静相辅相成。“90岁之前我经常跟一些小伙子打篮球比赛,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了,只能做些简单的活动操。王泰熙笑称。因为身体原因,他多数时间只能窝在病房里。

你别看我这把年纪了,但每天拿起画笔画画却是一定要做的事情。王泰熙说。

我的画多数都送给了亲朋好友,还有一些便是准备留下来,在100岁时办画展用。王泰熙笑着说,现在褶子多了,但我的心态还是年轻的。还有很多事情想去做。

 

战壕里的入党誓言

在一幅25岁的军人自画像前,王泰熙打开了话匣子。19506月,侵朝美军仁川登陆,鸭绿江边战火连连,毛主席发出抗美援朝号召,经过层层动员,王泰熙所在的46军获批准于1952年夏入朝参战。

王泰熙介绍,当时战友们热情高涨,纷纷表态愿意到血与火的战地经受考验。他早有思想准备,写下了上一线的决心书。

当年6月份,46军从广东北上,经过二天二夜到达辽宁丹东。晚上10时,列车徐徐跨过鸭绿江,敌机沿着铁路疯狂扫射,枪炮声交炽作响,火光冲天。连长说不要打电筒,不能有一点火光,火车开开停停,拂晓前把一节节车厢送进一个山洞里,王泰熙与战友下了车厢,经过一番伪装后继续行军。

朝鲜环境复杂,行军路上不时会遇到土匪或特务。一次山边夜宿,王泰熙与通迅员刚要入睡,突然山中滚石直飞,他发现山腰有两个身影晃动。为保全大局,王泰熙和通迅员没有开枪。还有一次发现路边有一个圆圆的铁家伙,其实是一个风雷弹,王泰熙与战友一起将它扔到水塘里,顿时就爆了,当时王泰熙与战友都吓了一跳。

到达平安道时,一线的战斗已经打了43天,上级布置的任务很明确,东部战地友军上甘岭的主力部队作战正酣,王泰熙所在的46军是运输连,一方面要保证前线后勤物质的供应,另一方面要为防西海岸的战友们挖坑道、挖战壕,全力配合主力部队战斗。

王泰熙当时是部队里的文化教员,除了晚上教文化,白天要到班里参加军训、持枪放哨、保证运输线畅通。有一次王泰熙和几位战士赶着马车为前方送军械与粮秣,路上遇到一架敌机扫射,当时王泰熙身边的两位战友和一匹拉物资的马都受了伤,多次与子弹擦身而过,王泰熙侥幸未受伤,敌机的扫射过后,王泰熙只得一边照顾伤员一边推着军械与粮秣的板车艰难前行。

为了协助连队干部作好战士的思想工作,王泰熙曾被派到师部学习,很多战士想上前线,他到班排宣传,通过墙报漫画,鼓励大家提高警惕握紧手中枪。王泰熙在《志愿军画报》上发表的画,在部队受到很多战友的赞扬。

1953年,王泰熙荣获三等功,在上甘岭后勤部队的坑道里,他写下入党申请书,完成入党宣言。此后,王泰熙被调到师部工作后复员。

教坛上的孜孜不倦

 1954年,王泰熙从部队离休,被推荐进华中师范大学读政治学校,期间他曾护送毛主席游长江,4年后他被分配到原咸宁医学院工作,教授学生政治课。

 在原咸宁医学院工作,王泰熙第一次带着学生到咸安马桥方村插队。2个月时间里,他与方村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后决定与家人一起定居咸宁。

刚来咸宁时,这里到处都是土包,房子也都是低矮房,晚上到处都是黑的没有灯火。虽然咸宁话一句都听不懂,但这里的人都特别热情,见我都是一脸笑。王泰熙老人回忆道。

 1987年,王泰熙从教育岗位退休,来到老年大学学习后,他捡起画笔,重拾18岁那年自己的画画梦想。他将回忆画下来,将家乡画下来,将亲人画下来,因为他的画独具一格,老年大学毕业时,他便留下来成了画画班的老师。

 从湖科到老年大学,王泰熙老人总是孜孜不倦,将所学所感教授给学生们。此生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上艺术学院,没有好好学习画画。裤子上的毛球,泛白的军外套,好像一切物质的东西在这里都是不存在的,老人眼里只有他的画册、诗集,他的抗美援朝记忆。

 在咸宁呆了这么多年,王泰熙早已成了咸宁人,习惯了这里的邻居,习惯了这里的风土人情。现在,铁路、公路铺到家门口了,农业、旅游业都发展得很好,城市发展快,以桂花为特色,成了旅游城市,发展未来可期。

毕生从教又从戎,瞬愈九十已成翁;息肩愧有资钱达,岂甘文房把笔封;画山画水扬国粹,咏诗咏词颂民风;剩点余热献给党,乐踱枫林晚霞红。一首工整流畅的诗总结了老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