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师者!2022年北邮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
时间: 2023-01-10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3211
收藏
黑发积霜织日月,丹心满怀沃桃李
他们
是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
投身教育事业的师者
是默默耕耘、春风化雨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
教育工作者
为表彰奖励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根据《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学校开展了2022年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工作。经候选人推荐、初审及公示,专家组评审,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审议,校党委常委会议审定,决定授予13名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师”和“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2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师
张平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他始终秉持“通信报国、面向全球、产教结合、从跟到领”的理念,为我国提出的TDD技术成为国际主流做出了基础性贡献:创建并实践了工程-知识-智慧“三面一体”移动通信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了一批在攻克关键技术、引领标准制定、主导产业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获国家级科技奖7项(含特等奖1项)。
个人介绍:
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通信产业界一穷二白,张平老师带领团队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通信报国、面向全球、产教结合、从跟到领”的理念,创建并实践了工程-知识-智慧“三面一体”移动通信人才培养新模式。多年来,为国家在移动通信领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本科生、硕士博士200余名、博士后18名,其中涌现出多名在攻克关键技术、引领标准制定、主导产业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如国际电联“5G信道模型标准化小组主席”、“国家杰出青年”)。这些人才有力支撑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自主可控,为“3G跟踪、4G同步、5G引领”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他带领的教学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含院士1人、市教学名师3人、杰青3人、校烛光奖及烛光奖提名奖获得者2名。主持编写迭代演进的移动通信系列丛书,从简单的技术介绍和分析到对未来新理论新技术的推演,走出了一条“3G跟踪、4G同步、5G/6G引领”的教材编写道路,获信息领域“中国出版政府奖”。如上世纪末主持编写第一部3G移动通信教科书,主持编写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导论》成为中国科协指定的新工科指定教材,在全球6G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又编写了《6G丛书》。
教书育人的同时,他在科研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上世纪末,即成长为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全球创立了从窄带3G演进至宽带4G/5G的技术路线,证明了宽带移动通信系统采用TDD双向通信方式的巨大技术优势,研究成果在激烈的技术角逐中被采纳为4G/5G国际标准,为我国基础技术创新登上国际舞台提供了范例。作为我国学术界代表性人物获得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此外还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
纪越峰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从教30多年来,他坚守一线,潜心育人,锐意教改,深耕科研,推动团建,实效显著。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项目首席专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领衔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10余次获国家级表彰和奖励。
个人介绍:
纪越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10余次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表彰和奖励。现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CIC/CIE/IET会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专家组成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他坚守教育初心,潜心立德树人,科产创教融合,用心关爱学生,提出“多径-复合-可重构”等育人新模式,实施“五元并举-双融驱动”等育人新方法,牵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育人新平台,成效突出,培养的一批优秀毕业生已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他积极投身教改,突破教学瓶颈,重视教材建设,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先后主讲“智能信息网络”等10门课程,主编《现代通信技术》等10本教学用书。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第一名,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一等奖,4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积极服务需求,专注宽带网络,校企深度合作,抢占前沿高地,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支持,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牵头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参与建设了多个国家级示范网络,破解灵活智能光联网与高速高效光接入等瓶颈难题,4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积极深化团建,党建导学融合,指导培养了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等优秀青年骨干,领衔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
俎云霄
电子工程学院
从教38年以来,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近20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及教改项目1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校级以上奖励30余项,其中涵盖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德师风等方面的省部级奖励17项。
个人介绍:
俎云霄,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从教近40年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近20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校级以上奖励30余项,其中省部级17项。2008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10年,“电路分析基础多媒体课件”荣获教育部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计算机课件评比评测委员会三等奖;2011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电路分析基础》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013年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2013年获北京市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荣获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一等奖;2016年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2018年获北京市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荣获“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2021年荣获北京学联“我心目中的大先生”;2021年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2021年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1年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指导教师;2020年荣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育人导师。
讲授多门课程,年均学时达180,不仅教学效果突出,而且注重教书育人。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主动联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进行单独辅导,深得学生爱戴,被称为“恩师”、“非常有师德”的优秀教师。长期担任学业班主任,积极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联系实践基地,亲自随队,并教育学生担负起青年人的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习。指导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本科生发表3篇SCI检索论文,申请专利1项;研究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将获得学校首届“烛光教学奖”的奖金全部捐出,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
带领团队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课程及教材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主持完成近20项教改项目,主编教材5部、教辅2部、建设数字课程1门、在线开放课程2门,主持全国性虚拟教研室建设;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23篇,其中CSSCI检索3篇;多次应邀在全国教学会议、培训中心、其他高校及本校作报告几十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课程团队建设,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并亲自指导4位青年教师顺利走上教学岗位且晋升为教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主持完成及进行国家级、省部级等6项科研项目,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获批专利10余项。
担任昌平区人大代表期间,征集学校广大师生和选区居民的建议,关心群众的每一件生活小事,被选区居民称为“接地气的、为民请命的称职代表”。某小区居委会向昌平区人大写感谢信说“为有这样的人民代表深感鼓舞和欣慰!”。
张笑燕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从教25年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她是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国家留学基金委-IBM优秀教师奖教金、华为奖教金、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及华为产学合作专项奖、全国软件工程教学案例比赛优秀奖等荣誉。 个人介绍: 张笑燕,教授,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主讲过11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关心学生全面成长,勤勉务实,严谨治学,以真情投入感染学生,以言传身教培育学生,以思政育人激励学生。在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且成效显著的改革工作。立足技术前沿,以科研服务社会,在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注重教学理念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持和参加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近50项,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12项,发表教改论文17篇,出版教材4本,所授课程分别获评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优秀课程”和“教育部-IBM精品课程”。 作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组建了一支“工作上相互联系、任务上相互依存、能力上相互补充、过程上相互帮助”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了团队整体的教学质量。 作为曾经的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建设了一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层次鲜明的通信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资源辐射到5所北京市属高校、5所中学、2所小学,受益学生数2000余人。 作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对我校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信工程及管理等专业树立OBE育人理念、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起到了指导作用,这三个专业都已获批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多年来坚持以高水准科研支撑高水平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根据科研内容形成能够培养学生的大创项目和学科竞赛题目,总结凝练成教学案例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并编写进相关教材,以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将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方法引入教学中,探索敏捷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提升。搭建校企协同创新育人的平台,使学生起步时就已接触科技前沿,为国家急需的新型平台软件领域的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 杜军平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作为CAAI会士、CCF会士、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在IEEE TPAMI、IJCAI、TKDE、CVPR、TNNLS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43篇,其中SCI论文169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个人介绍: 杜军平,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她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敬业爱岗,注重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全面引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成绩突出。近年来多次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获全国一等奖21项、全国二等奖14项、全国三等奖14项,已培养18位博士生和92位硕士生,14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多名研究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研究生在多个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获最佳论文奖。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和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突出贡献指导教师。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师德标兵和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奖和华为奖教金。培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后在很多高校和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字节跳动、中国移动等企业成为骨干力量,在多个国家急需和重大工程项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学研究、成果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的创新成果,科研成果突出,科研贡献重大。近年来主持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在IEEE TPAMI、TKDE、IJCAI、ICDE、ACM MM、CVPR、TAC、TNNLS、TNN等国际重要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650余篇,包括SCI论文170篇,出版专著7部,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主持制订了2项国家标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为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和实现“平安中国”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贡献。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大数据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的科技大数据服务平台已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应用。主持了973计划项目课题,应用于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目标检测与跟踪。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发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得到应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实现了对全国旅游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以上研究成果取得了重大的科学价值、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具有了重大的科研和学术影响力。 积极承担学校学院各类管理和服务工作,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校学术委员会“研究生教学教育管理”分委员会主任,担任计算机学应用技术中心主任,带领中心多次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师德先进集体”和计算机学院“优秀教研中心”。积极承担校内外各类学术和社会服务工作,担任7次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大会主席以及多次IEEE BigComp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等。作为主席举办全国性的学术论坛多次,累计听众300万人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杨鸿文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他是北邮众多优秀教师之一,担任北邮通信原理课程负责人、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多少年来,他与同事们辛勤耕耘,打造金师金课金专业,为大国通信培养栋梁之材。他所带领的通信原理课程组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所负责的通信原理课程曾获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国家一流线下课,所负责的通信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个人介绍: 杨鸿文,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首届北京邮电大学“烛光”教学奖获得者。 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做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积极投身教学创新与改革,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能力提升。积极采用“陪讲教学法”“多师课堂”等创新的教学方法,曾获全校学生评教第一名。 自2003年担任课程负责人以来,杨老师与桑林、林家儒、刘杰等课程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课程组获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课程先后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国家一流线下课程、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组已培养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 他是周炯槃院士主编的《通信原理》第3、4版的主要作者之一,也是曹志刚教授主编的《通信原理与应用》的主要作者之一。此外还主编了多部教辅教材,翻译出版了多部国外知名教材。 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个《通信原理》数字课程。作为召集人,组织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编制了国内第一个通信原理知识图谱。作为主编,组织两电一邮、东南、国防科大联合出版了国内第一个通信原理在线试题库及组卷系统。作为国内通信原理教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教授之一,多次受邀为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在内的其他院校讲授完整通信原理课程或章节示范课,其授课视频通过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学习强国、B站等平台向社会开放,累计学习人次超过40万。 上世纪90年代,他担任无线通信专业实验室主任,在国内率先将matlab引入到通信原理实验中,所开发的仿真代码及实验指导书成为国内许多学校开设通信原理仿真实验的范本。与李绍胜等人设计开发了模块式硬件试验箱,成为目前北邮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主体,并推广到了其他院校。与王琦、徐林娟等设计了全新的场强测试实验,并被很多学校仿效。协助刘奕彤、尹良等人探索软件无线电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美国NI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内首个通信教学联合实验室,开设了旨在将通信原理工程落地的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基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创新,刘奕彤、尹良、杨鸿文三位老师组队参加了2021年全国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和教学活动创新奖。同年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实验设计大赛,摘取了唯一的特等奖。 从2019年起担任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使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通信工程专业顺利通过第二轮专业认证,并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吴永乐 集成电路学院 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长期从事微波基础理论、功能融合器件与射频芯片等研究,其中理论创新及实验验证工作发表IEEE Trans.期刊论文80余篇,入选2021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关键器件及系统应用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个人介绍: 吴永乐,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将育人与强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创新出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又相互促进的独特工作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作为教育部青年CJ学者岗位教授、博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理事,将知识能力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将青年教师的责任担当融入日常教学和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中,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中的突出代表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作为国家中组部与科技部高层次人才项目负责人、北京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优青基金项目负责人、中科协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核心骨干,积极承担科研工作者的时代使命,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奖一等奖、国际电联“青年科学家”奖、“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称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 承担本科生课程《多功能融合波器件与电路》、研究生课程《微波网络理论》等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多功能融合微波器件与电路》被选为北京邮电大学首批“高新标杆课程”建设项目,成为广受学生好评的“金课”,获得北京邮电大学优秀育人导师称号、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指导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二区期刊论文1篇;截止目前,培养本科生获得优秀学士论文奖6人,北京市优秀毕设奖1人,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培养研究生获得优秀硕士论文奖4人,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国家奖学金6人,1人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 承担《面向微波电路与射频芯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实践及探索研究》教学改革项目,在《中国大学教学》发表教改论文1篇;参与“科教产教”双循环探索,开展了电子信息类(学科交叉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撰写编著与译著3本。第一作者撰写的《基于薄膜集成无源器件技术的微波毫米波芯片设计与仿真》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发表IEEE Trans.系列期刊论文70余篇、SCI检索论文280余篇,累计Google学术引用4700余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全球学者库发布)、“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斯坦福大学发布)。授权首位发明人国家发明专利47项,成功转化多项。建立了复阻抗双频匹配解析理论,填补不等分双频带功率分配器在解析设计理论上的空白;实现多功能融合微波器件的基础理论与电路构建;以“卡脖子”难点突破为目标,实现性能先进的射频芯片,并实现了规模量产,为我国掌握射频芯片的自主知识产权奠定基础。 崔宝江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他是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创建的北邮天枢战队取得百余项国内外网络安全大赛奖项,跻身国际一流强队水平,在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网络安全演练中展现了北邮网络安全实战能力。教学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在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贡献突出,带领团队进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名人堂。 个人介绍: 崔宝江,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他积极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021年获得了“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作为骨干党员支撑了所在党支部2018年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0年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2017年创建了全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实验班,开设并承担了《漏洞分析技术试验》《网络渗透测试实践》等6门创新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近三年每年平均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达到全院最多的293学时。近5年来,实验班学生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大奖40余项,向CNVD国家漏洞平台提交了国内外系统漏洞百余项。因教学成果突出,2017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学生竞赛指导教师,2022年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201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师德标兵”,2016年获中央网信办组织评选的全国首届“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全国共8名)。 2005年出版了国内的第一本信息安全实验教材《信息安全实验指导》(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出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网络安全实验教程》,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竞赛、实践和实战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方法,组织了多次全国高校课程研讨会,在全国五十多所高校中推广了北邮在信息安全实验课程的建设教学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作为指导教师,创立了“北邮天枢战队”,开创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新型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实战紧密结合,带领学生参加教育部、公安部、北京市组织的大型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获得了百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大奖,跻身国际一流强队水平。带领学生在国家网络安全演练活动中展现北邮在网络实战的实力,为北邮校园网筑起了一道网络安全屏障。获得教育部网安专业教指委、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中国电子学会等竞赛组织机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由于在国家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在2019年受公安部表彰为“先进个人”。 在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等SCI顶级期刊和CCF A类期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3篇文章在IEEE IC-BNMT等知名国际会议获最佳论文奖。在10th BWCCA 2015、5th BDITS-2019等多个国际会议中担任Co-Chairs或Chair。国家标准方面,撰写GB/T 20283-2020等国家标准3项并正式颁布。 2022年主持承担了多项创新工程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近5年来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航天科技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课题。研发了新型国产卫星星载系统自动安全缺陷检测平台,检测出卫星载荷平台的重大安全漏洞,保障了航天工程中数亿元航天器在太空的安全运行;带领团队向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提交国内第一个3GPP-5G标准协议缺陷并获得编号认可,进入了GSMA 名人堂;检测出了覆盖3大运营商及六百多款应用软件的4G/5G协议和软件安全漏洞,保护了全国16亿手机用户避免了隐私信息外泄。
张金玲 电子工程学院 她教书育人二十九年,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和本科毕设优秀指导教师,校级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育人导师和奖教金获得者,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主持北京市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毕业设计(创业类)支持计划项目2项。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130余篇,SCI和EI检索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7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和国防项目3项、华为、中兴和其他院所项目20余项。 个人介绍: 张金玲,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工作二十九年,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两门和研究生课程两门,近5年授课总学时880学时,年均176学时。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做有志向、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年轻人。从课业知识讲授和学习引导,到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选题,在创新思想碰撞,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过程指导,例会交流讨论,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指导和修改等全过程中,全方位亲自指导每一位学生。 指导本科生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创新创业项目26项,指导研究生创新创业T类项目2项,A类项目13项。指导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集萃创新杯项目1项并获得“集萃创新杯”2022年度总决赛二等奖。主持“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毕业设计(创业类)支持计划”项目2项。指导本科生发表EI检索论文4篇,核心期刊文章1篇,指导研究生获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奖2人次和优秀学术会议论文奖2人次。指导本科生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1人次,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3人次。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她致力于毫米波、太赫兹通信器件和系统、微波中远距离无线传能和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在超材料毫米波通信天线,E波段高功率雷达系统,中远距离微波无线传能系统性能及效率指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其中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第2作者,通讯作者),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作,通讯),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1作,通讯),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作,通讯),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1作,通讯),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1作,通讯),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1作,通讯)和物理学报(1作,通讯)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SCI和EI检索文章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仅2022年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分项目1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项目1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项、华为创新基金项目2项、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基金1项和院所等其他横向项目20余项。主研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交通部西部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和院所项目10余项。 知行合一,服务于学校和社会,甘于奉献。多年担任学业班主任、叶培大实验班导师和学业导师工作,在所从事专业领域,积极开展专家咨询与公共学术事务工作,服务于学校和社会发展。担任IEEE 电磁兼容分会(EMC分会)北京区秘书,国家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标准工作组成员,国家标准《电磁干扰诊断导则》标准工作组成员,全国静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北京市电子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和电磁兼容分会理事长,中国电机学会电磁环境学组委员,北京市生理科学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教育部博士创新基金等评审专家,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学报、中国科学等期刊评审专家。 2022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李鹤 理学院 她是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2022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负责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邮电大学第二届烛光奖获得者、校级课程思政团队负责人。校级优秀本科教学团队带头人,主讲《高等数学》类课程,主持省部级及校级教改项目12项,建设“邮理有李”系列新媒体平台。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设计竞赛精英赛金奖、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等教育教学类奖项30余项。 个人介绍: 李鹤,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从教20年来,主讲《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等重要基础课,近三年年均主讲350学时以上本科课程。她苦心钻研教学改革,并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敢于创新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用行动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与喜爱。负责的《高等数学》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的《数学分析(上)》认定为首批北邮建设的15门高新标杆课程之一,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本科课程(重点课程);获2019年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精英赛金奖;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理工类A组二等奖;三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018年第三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等30多项教育教学奖励。 近五年来,主持了5项省部级教改项目,7项校级教改项目,参与12项校级以上教改项目,内容涉及教学模式改革,在线教学资源建设,育人模式,课程思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参与《高等数学》上、下,《高等数学习题集》等教材的编写工作,第一作者发表了6篇教学研究论文,指导本科生毕设,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等。主持和参与多项横、纵向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论文,合作发表6篇SCI论文。 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17年起搭建“邮理有李”系列平台。“邮理有李” 微信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已达5849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课程教学帮扶,问题指导,发展指导,期中期末答疑等,形成引领示范。老师们为学生办实事,解难题,助力学生学习。“邮理有李” B站直播间,目前关注粉丝2874人。2020年疫情期间直播达100多小时,班级学生本应是60-80人,但每节课参与直播的听课人数维持在3000人左右,最后一次课直播参与最高人数达4487人。视频回放次数7.2万次,单个视频最高回放1.6万次。“邮理有李”微信小打卡,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典型的问题解答,经过老师整理成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形式回传,可以方便学生们随时学习。 承担过理学院的辅导员和团委书记,承担本科生导师,课业导师,落实党员“一帮一”等工作,经常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严慈相济,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生命影响生命”。近五年,受邀在校内外40余场报告,将自己在教学经验分享,让更多老师受益,去影响更多学生;疫情期间参加课堂派平台,智慧树平台的公益直播活动,助力教师成长;参加全国双带头人党支部的“助力龙江发展,高校专家联盟”组织活动。
戴志涛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他创建了“蓝图”科创团队,承担科技扶贫和科技帮扶任务,服务国家社会。致力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和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探索出“思专创”融合的社会实践新 模式。出版多部精品教材,影响力大。指导学生竞赛屡获佳绩。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聚焦关键技术研发,科学研究取得优异成果。 个人介绍: 戴志涛,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他在教学一线从教30年,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全面成长,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投身服务国家宏观战略的伟大事业。组织并领导“助顺有我”学生团队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亲自参与并指导学生为贫困县研发多款信息化系统,取得可观的科技扶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长顺县全面脱贫贡献了力量。扶贫成就获国务院扶贫信息、人民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晚报等媒体累计报道80余次。带领扶贫团队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本人获评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坚持教学改革,负责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获评首届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组织可持续运行的社会服务和技术创新学生实践团队“蓝图创新工作室”, 承接公益性研发项目。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系列教材2013年以来总发行量超过61万册,总码洋2600余万元,被国内400多所高校选用,产生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主编《鲲鹏处理器架构与编程》教材,激励学生勇敢应对“卡脖子”问题,为第一本全面介绍华为鲲鹏处理器的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6项。2018年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入选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牵头组建“计算机组成与社会实践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项目。领导的教学团队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先后承担三十余项纵向和横向科研任务,特别在卫星通信、石油勘探、军用数据通信等领域完成重大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在军工、航天、通信应用领域,主持国家海洋局“高分”“海洋”等多种型号遥感卫星地面通信应用系统大型软件研制任务,解决了遥感地图大数据广域网远程实时可靠传输关键问题。“军用数据网传真入网设备”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GL-1型硬磁卡电话”被国家科委等单位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在石油勘探装备研制领域,主持中石油集团大型科技仪器系统技术攻关,研制出高性能、高可靠性地球物理勘探设备,为企业获取多项关键发明专利,完成进口替代。在应急通信与智能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参加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山地茂密林区等恶劣环境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及终端装备”“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中间件”等科研课题。为中国火箭院研制“基于先进多核处理器的飞行软件冗余架构”,为解决空间设备可靠性问题提出了新方案。 热爱教育事业, 承担大量教学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近四年年度考核成绩连续优秀。担任实验中心主任、双创基地主任、“叶培大”双创实验班方向主任、全校“智能车”竞赛团队负责人、学生学业班主任、学科竞赛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深受师生爱戴。指导80多个团队获得国际、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020年由全校师生投票,获得北京邮电大学“烛光奖”。
杨瑞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她是绽放在北邮沃土上的铿锵玫瑰、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拼搏在教学改革一线的开拓者,更是甘为人梯的孺子牛。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36年来一直工作在北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她用全部的心血与汗水,诠释着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大爱情怀。 个人介绍: 杨瑞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基础课研究会理事。她是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校级师德标兵,被评为部级骨干青年教师、校级优秀党员。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36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用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诠释一名政治理论课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敬业、创新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勤勤恳恳,锐意进取,为我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做出了应有贡献。支持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和到西部地区做选调生。作为学校最早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疏通化解,用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精神给学生以示范。她认为关心学生是最好的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因材施教外,她还积极参与校院组织的学生活动。疫情期间为学生购买书籍邮寄到家。有多名学生获得北京市、校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 从教以来,共讲授了10多门课程。在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教研室的教学改革更是一马当先。负责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2020年成为学校“高新课程”建设项目。主持校级教改项目5项,获得校级教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2015年10月获得仅次于烛光奖的北京邮电大学首届奖教金。在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介绍教学经验。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教改项目,主编辅助教材,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带领教研室老师到企业调研,坚持以研促教。主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读本》,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主持北京市人文社科项目(BJSZ2014ZC134);重点参与北京市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课题(BJSZ2019YB11)。撰写与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多篇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等CSSCI核心期刊上。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盛亚男 机关党委 十八个寒来暑往,十八年坚守奉献,面对多次部门调整、各项管理改革,盛亚男同志圆满完成多校区本科教学运行、质量管理、双培计划管理、多项大型考试组织、教务党委党务和工会等各种管理工作,在审核评估、疫情防控等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一名本科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事业的热爱与担当。 个人介绍: 盛亚男,历任教务处评建办公室科员、教学质量科科长、教务处副处长、教务党委副书记,先后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教改项目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在教育类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教学管理研究论文。 稳中求进,在确保本科教学正常运行基础上推进管理制度改革。为保证三校区运行期间教学安排能够稳妥落地,她多次参与教室、实验室的改扩建协调会,与相关部门、学院多次研讨,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安排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结合教育部第41号令要求,主持完成了30余项教学管理文件的修订和制订,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制度依据。同时本科生各学期的排课、排考、学籍学历信息注册、学籍处理、转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分级教学、成绩单改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授予等工作稳定运行,为学校其他本科教学工作改革提供有力的运行保障。 精心筹划,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各项任务。在筹备审核评估专家进校工作的半年时间里,完成了大到主要问题决策、小到一个细节问题解决的诸多事项。预评估和正式评估期间,一直坚守在审核评估现场,协调各部门完成工作。多年来,组织完成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毕业生问卷调查、在校生学情调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申报、各级质量年报撰写等工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迅速响应,做疫情期间本科教学管理一线的担当者。2020年初,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她第一时间组织制定完成应急教学运行方案,确保1526门次本科课程在线上如期开展;及时完成线上教学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对线上教学质量实时监控;调整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妥善安排毕业生离校前教学环节;全面推动实现学生相关学习证明材料线上办理与寄送工作,保证了疫情防控紧急状态下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疫情不断反复的三年中,她及时总结疫情期间工作经验,制定完备的线上教学、线上考核、线上学籍管理流程,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本科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在2022年疫情反复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作为首批住校人员主动请战入校,为校内外学生提供最为及时的教学管理服务。 十八年来,经历部门调整、人员流动、多次教学管理改革,完成本科教学基本运行、教学评估、质量管理、多项社会考试组织、首届“烛光”奖评选、北京市“双培计划”管理、连续八年北京市教学名师现场评选组织等各种管理工作,见证了北邮近年来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成就。多年来她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认真负责的背后是她对教学管理工作无比的热爱和深深的情感。 师德高尚、严谨治学 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坚守初心、不断超越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致敬北邮师者!
张笑燕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从教25年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她是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国家留学基金委-IBM优秀教师奖教金、华为奖教金、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及华为产学合作专项奖、全国软件工程教学案例比赛优秀奖等荣誉。 个人介绍: 张笑燕,教授,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主讲过11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关心学生全面成长,勤勉务实,严谨治学,以真情投入感染学生,以言传身教培育学生,以思政育人激励学生。在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且成效显著的改革工作。立足技术前沿,以科研服务社会,在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注重教学理念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持和参加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近50项,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12项,发表教改论文17篇,出版教材4本,所授课程分别获评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优秀课程”和“教育部-IBM精品课程”。 作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组建了一支“工作上相互联系、任务上相互依存、能力上相互补充、过程上相互帮助”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了团队整体的教学质量。 作为曾经的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建设了一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层次鲜明的通信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资源辐射到5所北京市属高校、5所中学、2所小学,受益学生数2000余人。 作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对我校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信工程及管理等专业树立OBE育人理念、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起到了指导作用,这三个专业都已获批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多年来坚持以高水准科研支撑高水平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根据科研内容形成能够培养学生的大创项目和学科竞赛题目,总结凝练成教学案例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并编写进相关教材,以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将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方法引入教学中,探索敏捷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提升。搭建校企协同创新育人的平台,使学生起步时就已接触科技前沿,为国家急需的新型平台软件领域的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 杜军平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作为CAAI会士、CCF会士、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在IEEE TPAMI、IJCAI、TKDE、CVPR、TNNLS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43篇,其中SCI论文169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个人介绍: 杜军平,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她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敬业爱岗,注重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全面引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成绩突出。近年来多次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获全国一等奖21项、全国二等奖14项、全国三等奖14项,已培养18位博士生和92位硕士生,14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多名研究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研究生在多个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获最佳论文奖。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和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突出贡献指导教师。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师德标兵和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奖和华为奖教金。培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后在很多高校和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字节跳动、中国移动等企业成为骨干力量,在多个国家急需和重大工程项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学研究、成果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的创新成果,科研成果突出,科研贡献重大。近年来主持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在IEEE TPAMI、TKDE、IJCAI、ICDE、ACM MM、CVPR、TAC、TNNLS、TNN等国际重要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650余篇,包括SCI论文170篇,出版专著7部,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主持制订了2项国家标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为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和实现“平安中国”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贡献。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大数据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的科技大数据服务平台已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应用。主持了973计划项目课题,应用于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目标检测与跟踪。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发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得到应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实现了对全国旅游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以上研究成果取得了重大的科学价值、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具有了重大的科研和学术影响力。 积极承担学校学院各类管理和服务工作,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校学术委员会“研究生教学教育管理”分委员会主任,担任计算机学应用技术中心主任,带领中心多次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师德先进集体”和计算机学院“优秀教研中心”。积极承担校内外各类学术和社会服务工作,担任7次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大会主席以及多次IEEE BigComp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等。作为主席举办全国性的学术论坛多次,累计听众300万人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杨鸿文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他是北邮众多优秀教师之一,担任北邮通信原理课程负责人、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多少年来,他与同事们辛勤耕耘,打造金师金课金专业,为大国通信培养栋梁之材。他所带领的通信原理课程组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所负责的通信原理课程曾获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国家一流线下课,所负责的通信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个人介绍: 杨鸿文,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首届北京邮电大学“烛光”教学奖获得者。 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做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积极投身教学创新与改革,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能力提升。积极采用“陪讲教学法”“多师课堂”等创新的教学方法,曾获全校学生评教第一名。 自2003年担任课程负责人以来,杨老师与桑林、林家儒、刘杰等课程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课程组获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课程先后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国家一流线下课程、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组已培养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 他是周炯槃院士主编的《通信原理》第3、4版的主要作者之一,也是曹志刚教授主编的《通信原理与应用》的主要作者之一。此外还主编了多部教辅教材,翻译出版了多部国外知名教材。 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个《通信原理》数字课程。作为召集人,组织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编制了国内第一个通信原理知识图谱。作为主编,组织两电一邮、东南、国防科大联合出版了国内第一个通信原理在线试题库及组卷系统。作为国内通信原理教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教授之一,多次受邀为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在内的其他院校讲授完整通信原理课程或章节示范课,其授课视频通过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学习强国、B站等平台向社会开放,累计学习人次超过40万。 上世纪90年代,他担任无线通信专业实验室主任,在国内率先将matlab引入到通信原理实验中,所开发的仿真代码及实验指导书成为国内许多学校开设通信原理仿真实验的范本。与李绍胜等人设计开发了模块式硬件试验箱,成为目前北邮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主体,并推广到了其他院校。与王琦、徐林娟等设计了全新的场强测试实验,并被很多学校仿效。协助刘奕彤、尹良等人探索软件无线电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美国NI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内首个通信教学联合实验室,开设了旨在将通信原理工程落地的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基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创新,刘奕彤、尹良、杨鸿文三位老师组队参加了2021年全国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和教学活动创新奖。同年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实验设计大赛,摘取了唯一的特等奖。 从2019年起担任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使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通信工程专业顺利通过第二轮专业认证,并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吴永乐 集成电路学院 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长期从事微波基础理论、功能融合器件与射频芯片等研究,其中理论创新及实验验证工作发表IEEE Trans.期刊论文80余篇,入选2021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关键器件及系统应用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个人介绍: 吴永乐,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将育人与强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创新出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又相互促进的独特工作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作为教育部青年CJ学者岗位教授、博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理事,将知识能力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将青年教师的责任担当融入日常教学和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中,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中的突出代表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作为国家中组部与科技部高层次人才项目负责人、北京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优青基金项目负责人、中科协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核心骨干,积极承担科研工作者的时代使命,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奖一等奖、国际电联“青年科学家”奖、“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称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 承担本科生课程《多功能融合波器件与电路》、研究生课程《微波网络理论》等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多功能融合微波器件与电路》被选为北京邮电大学首批“高新标杆课程”建设项目,成为广受学生好评的“金课”,获得北京邮电大学优秀育人导师称号、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指导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二区期刊论文1篇;截止目前,培养本科生获得优秀学士论文奖6人,北京市优秀毕设奖1人,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培养研究生获得优秀硕士论文奖4人,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国家奖学金6人,1人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 承担《面向微波电路与射频芯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实践及探索研究》教学改革项目,在《中国大学教学》发表教改论文1篇;参与“科教产教”双循环探索,开展了电子信息类(学科交叉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撰写编著与译著3本。第一作者撰写的《基于薄膜集成无源器件技术的微波毫米波芯片设计与仿真》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发表IEEE Trans.系列期刊论文70余篇、SCI检索论文280余篇,累计Google学术引用4700余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全球学者库发布)、“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斯坦福大学发布)。授权首位发明人国家发明专利47项,成功转化多项。建立了复阻抗双频匹配解析理论,填补不等分双频带功率分配器在解析设计理论上的空白;实现多功能融合微波器件的基础理论与电路构建;以“卡脖子”难点突破为目标,实现性能先进的射频芯片,并实现了规模量产,为我国掌握射频芯片的自主知识产权奠定基础。 崔宝江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他是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创建的北邮天枢战队取得百余项国内外网络安全大赛奖项,跻身国际一流强队水平,在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网络安全演练中展现了北邮网络安全实战能力。教学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在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贡献突出,带领团队进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名人堂。 个人介绍: 崔宝江,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他积极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021年获得了“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作为骨干党员支撑了所在党支部2018年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0年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2017年创建了全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实验班,开设并承担了《漏洞分析技术试验》《网络渗透测试实践》等6门创新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近三年每年平均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达到全院最多的293学时。近5年来,实验班学生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大奖40余项,向CNVD国家漏洞平台提交了国内外系统漏洞百余项。因教学成果突出,2017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学生竞赛指导教师,2022年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201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师德标兵”,2016年获中央网信办组织评选的全国首届“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全国共8名)。 2005年出版了国内的第一本信息安全实验教材《信息安全实验指导》(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出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网络安全实验教程》,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竞赛、实践和实战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方法,组织了多次全国高校课程研讨会,在全国五十多所高校中推广了北邮在信息安全实验课程的建设教学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作为指导教师,创立了“北邮天枢战队”,开创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新型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实战紧密结合,带领学生参加教育部、公安部、北京市组织的大型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获得了百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大奖,跻身国际一流强队水平。带领学生在国家网络安全演练活动中展现北邮在网络实战的实力,为北邮校园网筑起了一道网络安全屏障。获得教育部网安专业教指委、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中国电子学会等竞赛组织机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由于在国家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在2019年受公安部表彰为“先进个人”。 在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等SCI顶级期刊和CCF A类期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3篇文章在IEEE IC-BNMT等知名国际会议获最佳论文奖。在10th BWCCA 2015、5th BDITS-2019等多个国际会议中担任Co-Chairs或Chair。国家标准方面,撰写GB/T 20283-2020等国家标准3项并正式颁布。 2022年主持承担了多项创新工程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近5年来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航天科技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课题。研发了新型国产卫星星载系统自动安全缺陷检测平台,检测出卫星载荷平台的重大安全漏洞,保障了航天工程中数亿元航天器在太空的安全运行;带领团队向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提交国内第一个3GPP-5G标准协议缺陷并获得编号认可,进入了GSMA 名人堂;检测出了覆盖3大运营商及六百多款应用软件的4G/5G协议和软件安全漏洞,保护了全国16亿手机用户避免了隐私信息外泄。
张金玲 电子工程学院 她教书育人二十九年,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和本科毕设优秀指导教师,校级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育人导师和奖教金获得者,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主持北京市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毕业设计(创业类)支持计划项目2项。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130余篇,SCI和EI检索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7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和国防项目3项、华为、中兴和其他院所项目20余项。 个人介绍: 张金玲,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工作二十九年,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两门和研究生课程两门,近5年授课总学时880学时,年均176学时。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做有志向、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年轻人。从课业知识讲授和学习引导,到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选题,在创新思想碰撞,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过程指导,例会交流讨论,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指导和修改等全过程中,全方位亲自指导每一位学生。 指导本科生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创新创业项目26项,指导研究生创新创业T类项目2项,A类项目13项。指导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集萃创新杯项目1项并获得“集萃创新杯”2022年度总决赛二等奖。主持“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毕业设计(创业类)支持计划”项目2项。指导本科生发表EI检索论文4篇,核心期刊文章1篇,指导研究生获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奖2人次和优秀学术会议论文奖2人次。指导本科生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1人次,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3人次。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她致力于毫米波、太赫兹通信器件和系统、微波中远距离无线传能和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在超材料毫米波通信天线,E波段高功率雷达系统,中远距离微波无线传能系统性能及效率指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其中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第2作者,通讯作者),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作,通讯),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1作,通讯),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作,通讯),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1作,通讯),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1作,通讯),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1作,通讯)和物理学报(1作,通讯)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SCI和EI检索文章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仅2022年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分项目1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行动计划项目1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项、华为创新基金项目2项、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基金1项和院所等其他横向项目20余项。主研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交通部西部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和院所项目10余项。 知行合一,服务于学校和社会,甘于奉献。多年担任学业班主任、叶培大实验班导师和学业导师工作,在所从事专业领域,积极开展专家咨询与公共学术事务工作,服务于学校和社会发展。担任IEEE 电磁兼容分会(EMC分会)北京区秘书,国家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标准工作组成员,国家标准《电磁干扰诊断导则》标准工作组成员,全国静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北京市电子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和电磁兼容分会理事长,中国电机学会电磁环境学组委员,北京市生理科学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教育部博士创新基金等评审专家,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学报、中国科学等期刊评审专家。 2022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李鹤 理学院 她是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2022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负责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邮电大学第二届烛光奖获得者、校级课程思政团队负责人。校级优秀本科教学团队带头人,主讲《高等数学》类课程,主持省部级及校级教改项目12项,建设“邮理有李”系列新媒体平台。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设计竞赛精英赛金奖、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等教育教学类奖项30余项。 个人介绍: 李鹤,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从教20年来,主讲《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等重要基础课,近三年年均主讲350学时以上本科课程。她苦心钻研教学改革,并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敢于创新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用行动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与喜爱。负责的《高等数学》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的《数学分析(上)》认定为首批北邮建设的15门高新标杆课程之一,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本科课程(重点课程);获2019年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精英赛金奖;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理工类A组二等奖;三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018年第三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等30多项教育教学奖励。 近五年来,主持了5项省部级教改项目,7项校级教改项目,参与12项校级以上教改项目,内容涉及教学模式改革,在线教学资源建设,育人模式,课程思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参与《高等数学》上、下,《高等数学习题集》等教材的编写工作,第一作者发表了6篇教学研究论文,指导本科生毕设,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等。主持和参与多项横、纵向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论文,合作发表6篇SCI论文。 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17年起搭建“邮理有李”系列平台。“邮理有李” 微信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已达5849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课程教学帮扶,问题指导,发展指导,期中期末答疑等,形成引领示范。老师们为学生办实事,解难题,助力学生学习。“邮理有李” B站直播间,目前关注粉丝2874人。2020年疫情期间直播达100多小时,班级学生本应是60-80人,但每节课参与直播的听课人数维持在3000人左右,最后一次课直播参与最高人数达4487人。视频回放次数7.2万次,单个视频最高回放1.6万次。“邮理有李”微信小打卡,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典型的问题解答,经过老师整理成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形式回传,可以方便学生们随时学习。 承担过理学院的辅导员和团委书记,承担本科生导师,课业导师,落实党员“一帮一”等工作,经常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严慈相济,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生命影响生命”。近五年,受邀在校内外40余场报告,将自己在教学经验分享,让更多老师受益,去影响更多学生;疫情期间参加课堂派平台,智慧树平台的公益直播活动,助力教师成长;参加全国双带头人党支部的“助力龙江发展,高校专家联盟”组织活动。
戴志涛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他创建了“蓝图”科创团队,承担科技扶贫和科技帮扶任务,服务国家社会。致力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和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探索出“思专创”融合的社会实践新 模式。出版多部精品教材,影响力大。指导学生竞赛屡获佳绩。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聚焦关键技术研发,科学研究取得优异成果。 个人介绍: 戴志涛,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他在教学一线从教30年,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全面成长,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投身服务国家宏观战略的伟大事业。组织并领导“助顺有我”学生团队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亲自参与并指导学生为贫困县研发多款信息化系统,取得可观的科技扶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长顺县全面脱贫贡献了力量。扶贫成就获国务院扶贫信息、人民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晚报等媒体累计报道80余次。带领扶贫团队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本人获评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坚持教学改革,负责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获评首届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组织可持续运行的社会服务和技术创新学生实践团队“蓝图创新工作室”, 承接公益性研发项目。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系列教材2013年以来总发行量超过61万册,总码洋2600余万元,被国内400多所高校选用,产生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主编《鲲鹏处理器架构与编程》教材,激励学生勇敢应对“卡脖子”问题,为第一本全面介绍华为鲲鹏处理器的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6项。2018年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入选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牵头组建“计算机组成与社会实践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项目。领导的教学团队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先后承担三十余项纵向和横向科研任务,特别在卫星通信、石油勘探、军用数据通信等领域完成重大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在军工、航天、通信应用领域,主持国家海洋局“高分”“海洋”等多种型号遥感卫星地面通信应用系统大型软件研制任务,解决了遥感地图大数据广域网远程实时可靠传输关键问题。“军用数据网传真入网设备”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GL-1型硬磁卡电话”被国家科委等单位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在石油勘探装备研制领域,主持中石油集团大型科技仪器系统技术攻关,研制出高性能、高可靠性地球物理勘探设备,为企业获取多项关键发明专利,完成进口替代。在应急通信与智能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参加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山地茂密林区等恶劣环境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及终端装备”“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中间件”等科研课题。为中国火箭院研制“基于先进多核处理器的飞行软件冗余架构”,为解决空间设备可靠性问题提出了新方案。 热爱教育事业, 承担大量教学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近四年年度考核成绩连续优秀。担任实验中心主任、双创基地主任、“叶培大”双创实验班方向主任、全校“智能车”竞赛团队负责人、学生学业班主任、学科竞赛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深受师生爱戴。指导80多个团队获得国际、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020年由全校师生投票,获得北京邮电大学“烛光奖”。
杨瑞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她是绽放在北邮沃土上的铿锵玫瑰、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拼搏在教学改革一线的开拓者,更是甘为人梯的孺子牛。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36年来一直工作在北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她用全部的心血与汗水,诠释着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大爱情怀。 个人介绍: 杨瑞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基础课研究会理事。她是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校级师德标兵,被评为部级骨干青年教师、校级优秀党员。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36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用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诠释一名政治理论课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敬业、创新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勤勤恳恳,锐意进取,为我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做出了应有贡献。支持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和到西部地区做选调生。作为学校最早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疏通化解,用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精神给学生以示范。她认为关心学生是最好的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因材施教外,她还积极参与校院组织的学生活动。疫情期间为学生购买书籍邮寄到家。有多名学生获得北京市、校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毕业生。 从教以来,共讲授了10多门课程。在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教研室的教学改革更是一马当先。负责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2020年成为学校“高新课程”建设项目。主持校级教改项目5项,获得校级教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2015年10月获得仅次于烛光奖的北京邮电大学首届奖教金。在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介绍教学经验。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教改项目,主编辅助教材,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带领教研室老师到企业调研,坚持以研促教。主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读本》,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主持北京市人文社科项目(BJSZ2014ZC134);重点参与北京市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课题(BJSZ2019YB11)。撰写与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多篇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等CSSCI核心期刊上。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盛亚男 机关党委 十八个寒来暑往,十八年坚守奉献,面对多次部门调整、各项管理改革,盛亚男同志圆满完成多校区本科教学运行、质量管理、双培计划管理、多项大型考试组织、教务党委党务和工会等各种管理工作,在审核评估、疫情防控等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一名本科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事业的热爱与担当。 个人介绍: 盛亚男,历任教务处评建办公室科员、教学质量科科长、教务处副处长、教务党委副书记,先后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教改项目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在教育类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教学管理研究论文。 稳中求进,在确保本科教学正常运行基础上推进管理制度改革。为保证三校区运行期间教学安排能够稳妥落地,她多次参与教室、实验室的改扩建协调会,与相关部门、学院多次研讨,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安排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结合教育部第41号令要求,主持完成了30余项教学管理文件的修订和制订,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制度依据。同时本科生各学期的排课、排考、学籍学历信息注册、学籍处理、转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分级教学、成绩单改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授予等工作稳定运行,为学校其他本科教学工作改革提供有力的运行保障。 精心筹划,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各项任务。在筹备审核评估专家进校工作的半年时间里,完成了大到主要问题决策、小到一个细节问题解决的诸多事项。预评估和正式评估期间,一直坚守在审核评估现场,协调各部门完成工作。多年来,组织完成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毕业生问卷调查、在校生学情调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申报、各级质量年报撰写等工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迅速响应,做疫情期间本科教学管理一线的担当者。2020年初,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她第一时间组织制定完成应急教学运行方案,确保1526门次本科课程在线上如期开展;及时完成线上教学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对线上教学质量实时监控;调整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妥善安排毕业生离校前教学环节;全面推动实现学生相关学习证明材料线上办理与寄送工作,保证了疫情防控紧急状态下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疫情不断反复的三年中,她及时总结疫情期间工作经验,制定完备的线上教学、线上考核、线上学籍管理流程,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本科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在2022年疫情反复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作为首批住校人员主动请战入校,为校内外学生提供最为及时的教学管理服务。 十八年来,经历部门调整、人员流动、多次教学管理改革,完成本科教学基本运行、教学评估、质量管理、多项社会考试组织、首届“烛光”奖评选、北京市“双培计划”管理、连续八年北京市教学名师现场评选组织等各种管理工作,见证了北邮近年来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成就。多年来她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认真负责的背后是她对教学管理工作无比的热爱和深深的情感。 师德高尚、严谨治学 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坚守初心、不断超越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致敬北邮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