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院校对比

兰州理工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931-2973947,0931-2755263

官方网址:http://www.lut.edu.cn/ https://zhaosheng.lut.edu.cn/

中国教育报:兰州理工大学:“顶天立地”的高校育人路

时间: 2019-09-24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2657 收藏

听起来“有趣”、学起来“实用”、上课形式多样化……在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冯小林老师的“组态软件与网络通信”课上,他将真实的工程项目实例搬进罗克韦尔实验室,用幽默诙谐的讲课方式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复杂的技术“难题”,过去枯燥的专业课,如今成为学生们口里的“网红课程”。

这是该校2018年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体系优化后的一门创新实践课程。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支持条件等环节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整合优化,拓宽了工程能力培养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实训渠道,“接地气”“实用”的课程深受学生青睐。

据介绍,2014年开始,兰州理工大学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将持续改进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和培养环节。“过去,教师们只是想着如何教好一门课,而现在,大家思考更多的是怎样让学生学好,把课程始终置于人才培养的有机链条中,服务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兰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韩建平说。

和韩建平感受一样深刻的还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后”副院长李慧。在李慧的带领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的教师团队,一起研究、探讨,4个专业先后顺利通过考察验收。“这件事对于以教学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校来说,更实际、更有意义,学生、专业、学校都受益匪浅。”李慧说。

为此,兰州理工大学结合社会需求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行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双语教学,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讨、观摩示范、讲课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王昱老师的水利工程地质课上,结合课程特点,王昱将“翻转课堂”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从线上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组织和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入手,设计了水利工程地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果,王昱团队构建了以提升能力为主的考评体系。在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基础上进行拓宽,化单一为多元,由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考核转变为能力素质提升为主,建立了由线上自学评价、课内交流参与评价、野外实践评价和最终学习效果评价组成的考核体系,并以此为切入点,细化分解,设置权重,丰富考核内容。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学生说,这种考核体系能体现学习的各个环节,不仅能督促学习专业课程,而且也提供了一个能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更提高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取得的成绩及经验对兰州理工大学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有很大帮助,也为学校推进“一流学科、一流本科”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近年来,理学院马军教授的名字在科研类新闻中被多次提及。马军至今已经在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被SCI数据库总引用4100余次,是目前全校发表SCI论文更多的专业教师。

和马军一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令斌的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也为材料学ESI排名作出突出贡献。多年来,孔令斌在超级电容器领域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在该领域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这些教师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兰州理工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突出代表。近年来,兰州理工大学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学科排名监测实施精细管理,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学科学位办主任霍海峰介绍,学校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实施红柳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每年用于学科建设的经费6000万元,依据“红柳一流”“红柳扶持”两个学科层次,按照学科方向支持学科建设项目。每年遴选5—10个学科方向进行重点支持。学校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投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

10多种国际交流模式、160多名国际学生、64名外教和300多名访学教师,构建了学校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国际化办学的体系。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优质资源,学习人才培养理念,联合培养国际人才,实现了办学模式的新突破。

2018年,学校启动红柳一流专业和红柳一流课程建设,预计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经费,到2021年,建设12个红柳特色优势专业、20个红柳重点专业,建成包括红柳重点课程、红柳特色课程、红柳通识核心课程的一批红柳一流课程。

霍海峰认为,学科建设的最终成效就是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体现在一流学科建设和标志性成果,“立地”就是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夯实基础,为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努力实现“一流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的办学目标。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9/21/content_570456.htm?div=-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