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院校对比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收藏
曾用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高职)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755-26731715,0755-26731216

官方网址:http://www.szpt.edu.cn/ http://zhaosheng.szpt.edu.cn

中大新华直指“高水平、应用型、有特色”目标,培育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

时间: 2020-07-23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6280 收藏

《南方日报》(2020年7月23日第A10版)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子

进行“失血性休克”病例综合训练

不久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下称“中大新华”)2020年招生计划出炉,增加眼视光学、金融科技两个紧贴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引起考生和家长广泛关注。

2020年是改校建校15周年,春季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以“强规范、重内涵、提质量、创品牌、促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有特色的中大新华”为工作总目标,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疫情大考彰显青年学子责任担当

“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教育精髓。你们是母校的骄傲,是师弟师妹们的学习榜样!”中大新华校长王庭槐在学校专为援助湖北护理校友组织的聚会上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严峻时刻,该校护理学院26位校友奔赴武汉,展现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职业精神。2月中旬,中大新华立即设立专项慰问基金,表达对护理校友的“力挺”。

不仅如此,一大批中大新华学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构筑起“防疫抗疫”的人民防线。2018级金融工程专业学生袁德洲积极报名抗疫志愿者,服务在疫情防控第一线;2019级法学专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饶金宏主动到京港澳高速粤北检查站担任大学生志愿者。

“疫情面前,中大新华师生校友体现出强烈的责任与担当,这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王庭槐说,“面对疫情,我们的教学工作也经受住了考验。得益于从2014年开始建设的中大新华MOOC荟萃平台的积累,以及学分银行,师生较早地接触和适应了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的模式。”中大新华689位教师开设859门“网课”平稳推进,探索出“网上精讲、指导自学,网络建组、团队合作,先学后练、互教互学,形式不拘、讲求实效,课程思政、德能并重,安全第一、防控不懈”的“48字”线上教学思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质量立校、学术强校育“金牌专业”

近年来,学校在“质量立校、学术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方略的引领下,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精心培育出了一批优势专业、特色专业。

今年初,省教育厅公布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大新华会计学专业入选。此外,学校还有不少闪亮的“金牌专业”,护理学入选省级重点专业、药学入选省级特色专业。

“好的教育依靠优秀的人才队伍。”王庭槐说,学校从2016年起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包括双百计划(百名骨干教师计划和百名博士计划)、博士导研计划、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双师型导师计划和督导倍增计划。对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形成以“好学术”助力“好教学”、以教学促科研的良性互动。2019年,中大新华位居全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第11位、广东省第4位,一个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的学术共同体逐渐显效。

中大新华正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将继续加大力度建设一批社会急需、高校稀缺的“熊猫牌”专业。例如学校在国内首个康复学科本科教育开设呼吸治疗专业方向、全国第二家成立听力与言语科学系,广东省独立学院中唯一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等专业。

逸仙新华班探索因材施教新模式

“虽然毕业形式有所改变,但母校对你们的惜别和祝愿不会改变,愿你们‘立心’谋大事、‘立身’扛大事、‘立业’成大事。”6月底,中大新华2020届逸仙新华班结业典礼在线上举行,王庭槐与毕业生隔屏如晤,勉励他们放飞青春梦想。

2014年开办的“逸仙新华班”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为全国独立学院开辟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凭借其“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该班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1234”培养模式:“不唯分数、不拘一格”的选拔机制和“1 人 1 课表”的个性化培养特点;“2+2” 培养模式,前两年单独组班,后两年分专业培养;“三导师制”(全程导师、专业导师、特长导师)联合培养;“激越四段式”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由“导学—教师精讲、自学—个体自习、激发—小组学习和实践、超越—成果分享”四个环节组成。该教学法经过“逸仙新华班”的实践验证,显著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参与性。

今年55名逸仙新华班毕业生未来可期,刘定斌获第八届亚洲艺术大赛青年组一等奖等多项大奖;陈楷入职中国共青团深圳市南山区委员会;梁键东被伦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同时录取。而2019届学生瞿文政在校期间就成立了广州市银钲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拥有2项软件著作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5篇学术论文,获得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金奖;2018届学生李乐被香港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中大新华办学育人质量如何提升?思政教育有哪些特色举措?中大新华校长王庭槐、党委书记周云接受记者采访。

南方日报: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和线上教育,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新思考?

王庭槐: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催化的线上教育蓬勃发展,也倒逼“互联网+”教育改革。在教学中,应当明晰如何运用信息科技、5G技术和线上教育基础,推动线下教学模式革新;我们也希望中大新华学子能从历史、文化和科学的高点,思考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教育工作者则更应当思考,教育是个慢变量但必须有前瞻性,要用前瞻的教育理念培养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后疫情时代将迎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共生的春天。我们将重点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来提升育人实效。

南方日报:中大新华在思政教育方面有哪些特色举措来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周云:我们将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构建思政工作“三全育人”大格局。

在思政教育上推行“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品牌,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并设置两个必修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今年春季学期在线上开学,学校和教学单位的党政班子一起开讲“开学第一课”,围绕科学抗疫、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鼓励学生扛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

南方日报:中大新华对下一步人才培养有哪些计划?

王庭槐:学校正在调整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培育一批学科专业中的“金字招牌”,使学科专业建设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产业形态、工业4.0和5G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未来,中大新华还将不断优化“十大育人”体系,推动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工作,在润物细无声中进一步沉淀“立德树人”成效,加大实践活动力度,引导学生关注国情、社情,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勇担社会责任。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20届优秀毕业生蔡婉珊,她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还与同学合作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一等奖。通过早实践,她早立志,深入了解农村发展,毫不犹豫报名“西部计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青春理想。

周云:在疫情大考中,我们26名援鄂校友中有两名获得共青团中央“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同时,多名学生在家乡主动担当志愿者,展现了中大新华学子的家国情怀,令师生动容,也体现了学校“三全”育人的工作成效。这提醒我们,要进一步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根基、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紧迫性。未来,学校党委将立足“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铸魂育人功能,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

数读中大新华

2019年,位居“应用大学排行榜——独立学院TOP100”全国第9位、广东省第4位;位居“全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全国第11位、广东省第4位。

2020年,位居“中国独立学院星级排名”全国第14名、华南地区第4名,获评一流独立学院,星级排名五颗星。

5个省独立学院中唯一开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金融科技、眼视光学。

2个省级学科:公共管理(特色重点学科)、医学技术(重点培育学科);

3个省级专业:药学(特色专业)、护理学(重点专业)、会计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逸仙新华班——独立学院优秀人才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毕业生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独立学院前15位、广东省前3位。

分数相近院校推荐